碧溪上钓鱼论坛's Archiver

浮漂重心是错误概念

自制浮漂的钓友越来越多,也看过不少地方谈过这个问题,重心说法无疑有很大误导,因此有由此做出钢脚漂一类错误的设计。
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研究,要考虑它的重心问题,它的静态重心便是重量平衡点。而水中用的浮漂考虑的应是浮力平衡中心。
钢脚漂的错误,是不应当以材料重量来平衡,而应以漂脚长度和漂体形状来调整。以浮力平衡中心和漂坠一体系统作设计基准,无疑比重最小的漂是技术最优良的漂(保证强度和形状稳定下),以后出现最优良的漂可能是整体碳素材料的(可能不包括漂尾)。



浮漂的重心只是对入水后浮漂的翻身站立快慢和稳定性有影响,对其它好象影响不大.一支漂重心在哪里,要看它用的材质和形状.但一支优秀的浮漂,也不是越轻越好,是要有一定的合理比重的.支持


支持2楼支持


对的,一支浮漂也不完全是比重越轻越好,主要看其用处决定。任何一支浮漂都不应该说它存在一个最合理的比重值,而应该说这支漂的比重适合于钓那种情况的鱼。


合理比重与浮漂的重心一样是错误概念,假定技术上能做出无重量漂,这便是同形状浮漂性能的上限。




比重最小当然是同形状实用中最好用的漂(前提没有强度上问题)!


**** 回帖内容被删除或屏蔽 ****


比重小的漂很多啊,羽毛漂比重就较小,空心塑料漂比重最小,做成半真空的就更小了,偷笑 。钓鱼不总是钓灵的,有时候线组的移动速度稍微慢对钓滑口鱼是很有效的。漂在水中运动的惯性问题有无考虑到?在很多时候这个惯性大些是起到很积极的作用的。


这太想当然了,羽毛漂比重并不小;空心塑料漂也并非比重最小,而与制作工艺有关。做成半真空比重反然会大了,因为要加厚抵抗压力。至于塑料漂灵敏度,也有国内生产厂认识问题,基本粗制滥造。我有过两支韩国精制塑料漂,用了十余年才损坏,灵敏度超过同径漂尾天然材质漂。至于惯性是整体的,基本由坠带动。


漂的重心我认为不是决定漂翻身快慢的主要因素,决定漂翻身快慢的应是漂的长短。不管漂的重心在漂身的那一点,将钓组投入水中,在铅坠没下沉到位时,漂都是不能自动翻身的,必须要在铅坠的牵动下漂才会翻身。关于漂在水中运动的贯性问题,试想在钓组处于平衡时,铅坠产生一个向下的重力,漂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坠和漂之间的线应该是拉紧的,也就是说只有铅坠向下运动才会拉动漂向下运动,而漂本身有一个向上的浮力,因此不会因漂的自重产生向下的贯性力而克服漂浮力。除非这个漂的本身的密度跟水差不多,但这就不是漂了!因此我同意楼主的观点,漂的自重越轻越好;而加重漂脚损失漂的浮力来加快漂的翻身速度是不可取的。


支持 学习 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探讨,让钓鱼人少走弯路支持


讨论浮漂问题可能要把理论上的灵敏度与实际垂钓中的灵敏度要分开理解,而且要把很多相关因素设定为暂时固定的,不然无可比性,因为在实践中有时并不是把钓组调得越灵越好.好多钓手对垂钓中的灵敏理解上可能不完全统一的.我理解垂钓中的灵敏是有清晰正确的下顿信号,而且希望这个信号大一点好.信号清晰正确而幅度大认为是灵敏.是一种合理的灵敏,也就是钓组的合理匹配,这时鱼吸饵时的力量能够容易的拉动整个钓组改变状态.也就是鱼吸饵的力与整个钓组的浮力(重力)的比例关系.从理论上讲这个比值越小越好.但事物总是物及必反,太灵敏的钓组无法过虑掉一些杂小信号,会产生很多杂信号和假信号.使浮漂漂忽不定无法定位.(浮钓另当别论)无法捕捉正确的信号.只属个人观点.抛砖引玉, 握手,




说太多前提也没法讨论,合理讨论前提是假定讨论方已有相当有关常识,极端条件自然不在讨论范围,否则是抬扛。


我在国外看到过有一人在钓鱼,用的浮漂是带有刻度标记的一支直的,整根是一样粗细的,没有漂身和漂尾浮脚的,不知这样的漂设计理论依据是什么., 握手,


东亚钓鲫漂是一种特例,精细而简洁,较多依赖使用者经验。


没怎么钓过鱼的人


观点鲜明,看着痛快!
目前的材质及加工技术,无自重漂,只能是假定,因此漂的自重,是在此极限之前的两种讨论。从物理角度讲,明白人都知道漂越轻灵敏度越高,此灵敏度是钓组感应弱小外力的能力,不能以鱼情和需要加以混淆,否则就抬罗圈杠了。居此,支持楼主观点!
另一种讨论是钓法或鱼情及漂型方面的问题,因牵扯稳定性进来,偏了此题......
现在钓鱼界似乎已成惯例,观点可以百陈,却无‘判卷’的。包括钓鱼杂志上的技术文章也如是,今儿你这么说,明儿他就那么说;简单一个调钓,有说调高灵,就有说调低灵的,矛盾在哪?对错几何?没几个人聊得清楚......


同意老兄观点!
“调高灵”说的是钓组灵敏度(不分上下方向),“调低灵”说的却是浮漂惯性下行幅度(跟实际钓组状态合不上拍)。如何统一这最简单的“灵敏度”概念,而不致矛盾继续,恐怕短时期内仍是有点难......
轻漂灵还是重漂“灵”,与上如出一辙 乎?


不必等以后!






如果是真的,我认为是早期的技术问题,我现在试制纸制漂,纸比强度比碳素差远了,目前看达到使用要求没问题。


:hug: 支持


大头朝下,此乃韩国漂?下行阻力的确是小,但从重心位置看,翻身时与水面交接点似在漂身上,若不画附目弥补,恐丢失不少机会......
此类“倒行”漂,日本和台湾都有,大陆本心流王继平同志还有所创新。
较之传统漂型,下行阻力无疑是小了,然重浮心位置易重叠,稳定性不知如何补偿,另外“过程”太快,上牵反弹力也许不足......




“惯性会放大信号”,谁弄出这么一个错误说法?怎么会有这样糊塗观念?
同力度鱼讯触发,必然是漂坠系统总质量小的加速度高,水阻更小;行程更多!


从流体角度讲,大头朝前,尾涡阻力小 是对的,但有一定的速度前提;
浮漂在水中是需站稳且上下运动的,面对的不光是阻力,还有浮力、风浪等因素捣乱,大头朝下会出现浮心过低等难解问题(与轮船必须考虑定倾中心有类似的道理,船体截面要是做成上小下大,恐怕要翻了哦)......


"惯性幅度大",往往是依赖于“大鱼口”的赐予(后期动作);如果碰上只能启动小系统的极端轻口,大系统根本动不了。

推荐存档帖子


存档区 钓友俱乐部 野钓传统钓 路亚 台钓竞技钓 海钓 渔具
碧溪上钓鱼论坛